- · 《特别健康》栏目设置[06/29]
- · 《特别健康》投稿方式[06/29]
- · 《特别健康》征稿要求[06/29]
- · 《特别健康》刊物宗旨[06/29]
这支特殊医疗队长期奔走在北京山乡间,70多年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北京医学院的毕业生给学弟学妹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把自己工作的地方亲切地称作“第二故乡”,有些人还在写信署名时自称为“你们的‘乡村医生'”或“你的同志‘柯沙阔娃
北京医学院的毕业生给学弟学妹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把自己工作的地方亲切地称作“第二故乡”,有些人还在写信署名时自称为“你们的‘乡村医生'”或“你的同志‘柯沙阔娃'”。
新政策激发了乡村医生办门诊部、承包卫生所的热情。据北京日报1985年3月20日2版《乡村医生王复兴办门诊部受欢迎》报道,1983年,怀柔县沙峪乡卫生院医生王复兴在本乡泊海所大队办起门诊部,两年收治病人12000多人次。这个门诊部不分上、下班,病人随来随看,有请出诊的也随叫随到,很受群众欢迎。
本市为乡村定向培养的医学大专毕业生,也一茬接一茬地回到京郊偏远地区,接替那些年事已高的乡村医生。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乡村医生“后继无人”的问题。
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一部特别受人们喜爱的苏联彩色故事片——《乡村医生》。这部影片风靡到什么程度?它在全国各大城市放映,不仅各行各业的人爱看,而且大中学生们也非常喜欢。《大众电影》杂志还为它连续两期刊发影片介绍和影评。(1952年12月2日《北京日报》3版,《“大众电影”第十二期出版》)
上世纪80年代,农村普遍实行生产责任制,许多农民从农副业生产中增加了收入,而赤脚医生却因为没有时间从事家庭农副业生产和得不到超产奖励,收入明显降低。这让一些赤脚医生不得不改了行,部分农村的医疗防病工作因此出现半瘫痪状态。为解决这个问题,卫生部经国务院批准,提出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原则上给予相当于当地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村卫生机构也可以承包给乡村医生和卫生员集体办,或扶持乡村医生或卫生员自己办。
流程编辑:u005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就这样,乡村医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经济收入也有了保障,过去弃医务农或经商的乡村医生纷纷归队。偏僻山区的农民看病不用再往城里跑了,一些急重病人也能得到及时治疗。
据北京日报1953年8月26日1版《一万三千多人服从国家分配走上建设岗位》报道,在新中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北京、天津、大连、沈阳、西安和西南地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服从国家分配,自觉地参加国家最需要的工作。被分配到青海工作的小儿科毕业生梁集敏说:“我要学习苏联《乡村医生》影片里的那些医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地头大夫”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刚端起饭碗,或是已经躺下睡觉,一听说村里有人生病,马上就到。他热心服务,给村民们治好了不少病。有个社员因为神经有问题,干活时突然昏了过去,“地头大夫”马上赶来进行针灸治疗,把人及时抢救过来。有小孩得了脑膜炎,在医院救护车赶来之前,他抓紧护理,为抢救患儿赢得了时间。对于预防疾病,他也抓得很紧,为了预防小儿麻疹,他挨门挨户地送去预防药品。(1968年9月15日《北京日报》3版,《“赤脚医生”就是棒》)
“过去几十年都是看病抓药,现在不行啦,要让村民多做预防,进行健康服务才是我更重要的任务。”老武边说边打开柜子,全村的健康档案都按照姓氏和住宅的顺序整齐码放着,还用不同颜色的纸条标出了慢性病病人。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药品零差率的村卫生室,药价平均降了三成多。“到最后,得甜头的还是咱农民。”老武说。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黄玉迎 制图:焦剑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伏尔加河东岸草原地带的一个乡村医院里。在乡村行医50年的老医生阿尔先耶夫和医大毕业后志愿来乡村服务的年轻女医生柯沙阔娃,在缺乏必要的现代化设备、不够“理想”的乡村医院中“一切自己来动手”,以充沛的信心和热情献身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为乡村人民的身体健康不辞辛劳。(1952年11月28日《北京日报》3版,《让我们更好地为祖国的幸福而劳动吧!》)这部影片感染和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以阿尔先耶夫和柯沙阔娃为榜样,奋不顾身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特别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年轻人,更坚定了去边远艰苦地区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念。
进入新世纪,北京农村的卫生服务实现了全面升级。2008年,全市乡村医生数十年来无政府补贴、无固定收入的历史被彻底改写——据本报2008年2月15日1版《五千村医吃上“皇粮”》报道,北京建立与村级卫生机构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基本待遇和养老保险制度,全市5500多名乡村医生按月拿800元工资,并享受养老保险。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乡村医生开始吃“皇粮”了。
文章来源:《特别健康》 网址: http://www.tbjkbjb.cn/zonghexinwen/2022/0616/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