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别健康》栏目设置[06/29]
- · 《特别健康》投稿方式[06/29]
- · 《特别健康》征稿要求[06/29]
- · 《特别健康》刊物宗旨[06/29]
叮当健康,一家非典型互联网健康公司的特殊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以来,试图登上港股舞台的、带医药零售业务的公司有叮当健康、泉源堂大药房、圆心科技。 “医药检险”,互联网健康永恒的梦想闭环。未来医疗有几个不同入口:诊所医院等医
今年以来,试图登上港股舞台的、带医药零售业务的公司有叮当健康、泉源堂大药房、圆心科技。
“医药检险”,互联网健康永恒的梦想闭环。未来医疗有几个不同入口:诊所医院等医疗机构、药店、医生。
数字药房内含的电子围栏、订单沙盘、运力调度、路径规划乃至手机捡货,有希望在医药零售端再造一个“小美团”。更能渗透医药源头厂商的供应链优势,最终会给予叮当健康们更强的盈利可塑性。
尤其是和即时到家数字药房的优势相乘,让药房有了更多优势。叮当健康招股书中披露,传统药房(包括混合零售药房)的店效(每单位面积销售额)为45-90元每平方米,但即时到家数字药房可以达到140-180元每平方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9年-2021年,叮当健康实现了收入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年增十亿的跃进。
2019年到2021年,叮当快药平均单店收入分别是365万元、503万元和624万元。据健识局计算,老百姓和益丰旗下直营门店的单店收入则只有两三百万元。2021年,最核心的北京地区,叮当快药单店销售额达到1302万元。
仅从入口来看,叮当健康深耕数字药房的行动依然值得称赞,解决足够多的小问题,自然能够撑起更大的战略。药店的入口优先级很高,因为名医资源会永远稀缺,而医疗机构更是疲于应付公众需求。
医药电商迈向大健康的台阶
“险”是长远来看最有前景的,叮当健康在招股书披露了对外合作。但在国内,保险和医药一样有着严格的准入限制,美国联合健康式的闭环与其特殊医保体系关联甚密,非一日之功。
互联网医疗企业目前的佼佼者,可以观察大洋彼岸的Teladoc或者联合健康,然而这两者都有显著的B端路径依赖,它们服务的重要入口在企业端。在国内市场,这还不是一条成熟、成体系的道路。
.合规依然且永远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第一层底色。叮当健康和它的同行们需要紧跟政策节奏,纵观医药红利释放这些年,政策往往不是限制,而是机会。
来源:港股研究社
叮当健康的单店模型亮点一在于辐射用户数。通过电子围栏智能选址+标准化配送,叮当健康覆盖同等区域的人群,可以不必像老百姓、益丰等传统大药房一样,靠门店数量和高人流量高租金的地块保证收入,这最大程度地控制了成本。在一个城市内布局若干智慧药房,就能完成同城覆盖。
互联网健康是个圈,有人想要摆脱“卖药”的底色,也有人试图先把卖药做成一门好的生意,再对医疗健康徐徐图之。
对线下药店而言,这是因为消费行为难以闭环,无论是进店购买还是基于美团等外卖平台的配送都缺乏有效的客户留存手段。对线上平台而言,由于自营+第三方渠道始终存在割裂,要完成最终一体化,过程冗长。
叮当健康的保险部分还是战略蓄力阶段,而圆心科技2021年已经实现了2.7亿元的健康保险相关业务收入。然而,圆心科技又涉足投入更重、周期更长的赋能互联网医院,和阿里健康等巨头存在竞争。
这本质上又是对短期和长期的平衡,患者要与药店和药师建立长期信任关系,处方药是有公立医院背书的重要介质。只要收入依然保持有效增长,让渡短期利润是值得的。
“药”才是标准答案。问诊、买药本就是医疗服务最核心的环节。以之为切入口,承接处方外流和医保资源,积累慢病管理经验,才有过渡的希望。
不过目前,在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依然有超八成收入来自医药零售的情况下,药和医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补关系,医疗咨询和药品零售相互引流,扩展用户群。实际上,医、药、检、险,“医”受制于资源,只能“打辅助”,“检”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劳动密集型生意,“药”和“险”才有足够的附加值。
这个过程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打破互联网健康的“路径依赖”
代价先于收获存在,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叮当健康在国内十几个城市经营着数百家智慧药房,并且由数千名骑手采取驻店模式,保证用户体验。但线下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不容忽视。
饱和式竞争,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词语。更现实的解释是,一个居民区,很可能有数家传统大药房在附近开着,覆盖生活常用药和部分非常用药。在此基础上,医药电商又用经典的远距电商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囤药、选药的需求。
亮点二在于,通过把执业药师的咨询服务搬到线上,消费者和智慧药房网络形成了社区化的配置关系
文章来源:《特别健康》 网址: http://www.tbjkbjb.cn/zonghexinwen/2022/0518/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