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别健康》栏目设置[06/29]
- · 《特别健康》投稿方式[06/29]
- · 《特别健康》征稿要求[06/29]
- · 《特别健康》刊物宗旨[06/29]
特别关注 | 从街头小店到连锁郑州 “小李补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一场不正当竞争案件,无意中将“小李补胎”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表现了出来。 而法律终将会站在正义一方,“小李补胎”赢得了官司,以法律之名还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一场不正当竞争案件,无意中将“小李补胎”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表现了出来。
而法律终将会站在正义一方,“小李补胎”赢得了官司,以法律之名还小李补胎一个清白。此时,“小李补胎”创始人李沅坤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幕幕。
那时的“小李补胎”还是郑州市黄河路上的一家小店铺,店址随着城市扩建不断搬迁,坎坷求生。
如今,“小李补胎”已经脱胎换骨,连锁店铺遍布郑州街头,还成了行业众多标准的制定者和践行者。
一个又脏又累的修补活儿店主,如何成了行业规范的佼佼者?
■走向郑州
对于生长在偏远山区里的孩子来说,到城里生活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梦想。这梦想,促使李沅坤在十多岁时踏上了寻梦之路。
“我的家乡在山里,家里兄弟姐妹又多,生活很紧张。”站在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头,回忆离开家乡初闯社会的那个时光,李沅坤情动于声。
他老家在河南西部伏牛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云梦村。据记载,云梦村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纵横家、道学家鬼谷子王栩的出生地和教书授徒之处。至今,村里仍保存有水帘洞、石八阵、练武场等遗迹。
在农家出生,在山里成长。他说,“那时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玉米,一年也吃不上几顿肉。并且每天放学后,还要到地里割草,放牛。”
怎么办呢?只有学习。可他学习不算好,初中毕业后进入了当地一所职业高中。好在命运没有完全放弃他,职业高中毕业时,他被分配到了郑州的一家印刷厂工作。
来到省会,李沅坤第一次见到河南最大的城市,本以为生活开始了一路向上,结果现实又打了他一耳光。
“在印刷厂干的是流水线的工作,低廉工资仅够生活费,每天早出晚归,按部就班。”他迷茫徘徊,懵懂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初涉汽修
遇到困苦,有目标的人会想方设法跳出来,没目标的人才会自暴自弃。找不到方向感的他决定出去闯闯,经亲戚介绍去到市区东明路一家汽车补胎店,做学徒补胎修车。
“学徒初期多是给出租车补胎,每天大多忙到凌晨一两点。白天闲暇时,再补会觉,辛酸劳苦,不言而喻。”他说。
他这次没被累垮。他说,在大城市生活,如果没有高文凭,那就得有门手艺,有手艺走遍天下都饿不着,并且经济越发展,轿车的普及率越高,这门手艺越有市场。
就这样,李沅坤一干三年。这期间除了补胎,他还学会了汽车保养、维修等技术,成了店里的“老师傅”。
转眼间到了2000年,人类历史正式进入21世纪,各行业都蓬勃发展,芸芸众生的心也被这种新世纪的朝气鼓动着,人人都想干番事业。
李沅坤也不例外,“我想要开店,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修理店。”
2000年6月,标志着他打工生涯结束的补胎店,在郑州市黄河路与经一路交叉口开业了,名字叫就“小李补胎”。虽然面积只有10多平方,可他内心依然兴奋,忍不住留影纪念。
■顺势扩张
创业路,开始阶段注定是艰辛的。充满干劲的李沅坤,在尝到甜头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想不到的困难。
先是客户来源问题。
“我单干时,郑州的私家车还不是很多,这个补胎修理的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揽客很不容易。”他说。
他自有妙法,找到的路径是发挥农家人实诚特色,“把口碑做好,生意自然就好了。”
再则是搬迁问题。
那几年,郑州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建工程上马一个又一个,李沅坤的店铺多是租赁某个单位门面房或临时房,一旦新规划下来,就得找新址。
2002年第三次搬迁后,他发现这样下去不是事儿,每次搬迁都是一次客源的大流失。怎么来改变这种被撵来撵去的状况呢?他的办法是多开几家店,万一有哪一家关门了,其他店面还能维持生计。
2003年,两家“小李补胎”店先后在郑州市黄河路开业。2004年,200多平方米的“小李补胎”旗舰店在东明路与红专路附近开业,集补胎、救援、保养、维修为一体,员工首次突破10余人......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如果哪个店铺被意外关门了,他就赶快再开一家补充。
文章来源:《特别健康》 网址: http://www.tbjkbjb.cn/zonghexinwen/2021/0520/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