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别健康》栏目设置[06/29]
- · 《特别健康》投稿方式[06/29]
- · 《特别健康》征稿要求[06/29]
- · 《特别健康》刊物宗旨[06/29]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这里的人都戴一种特殊的帽子, 其形状为全球之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根据地缘学说,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农业大国,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以农耕为主业,千百年来勤勤恳恳的耕作,其造就的绵远历史并不依赖于与外界的沟通而发展。然而,文化就如
根据地缘学说,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农业大国,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以农耕为主业,千百年来勤勤恳恳的耕作,其造就的绵远历史并不依赖于与外界的沟通而发展。然而,文化就如同水流一般,只要有人的交流就一定会产生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沟通。
可以说,广袤的中华大地并不存在于与世隔绝的孤岛之中,自然就一定会产生各种文化的交流,而这种交流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梦回千百年前的昆仑山地区的阿克布拉克台一窥当年。
昆仑山存在地球上的时间已逾百万年,横亘于现在中国地图上西藏与新疆、青海之间,既是他们沟通的天堑又是通道,难以翻越却依然吸引着无数人越过这座神秘的山峰去看另一边的世界,就像是我们即将开始的历史故事中的人与物一样。
由于昆仑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沟通东、西的特殊通道,所以,对该地区的历史研究对于中国对外交流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从2002年的夏天开始一直到2005年的夏天结束,考古学家在昆仑山阿克布拉克台地区一共开掘了六十多座墓地。
据检测,他们已经被埋在地下四千四百年了,墓地里以刻划纹陶器为主角,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根据报告,这是第一次在新疆地区该类文化迹象,也是迄今在昆仑山北麓地区所发现年代最早的古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流水墓地”位于新疆 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深处流水村附近的阿克布拉克台地,同时,专家也在墓群的特点中看到了该墓群与昆仑以西的巴基斯坦某些地区的“残肢葬”还有乌兹别克斯坦的楚斯特文化陶器十分相近。不仅如此,陶器的纹路在新疆地区的其他历史文化中均未现身,但是,却与西藏某些地区的墓葬群中的陶罐纹路相近。
并且,在墓室中专家还发现了墓中人的遗骸,有些是死后即葬,也还有些是移葬而来,据推测,后者极大可能是离乡时死亡而后迁过来埋葬的。并且,墓中单独埋入的一次葬现象较少,大多数墓葬为一次葬人骨与多具二次葬人骨共存,一次葬人骨葬式皆为仰身高屈肢姿式。
可以说,这些遗骸对专家研究亡者的来历提供了可靠基础,研究结果令人瞠舌,他们清晰的表明,青铜时代已经有人跨越昆仑山为青藏高原南北两面的沟通交流打开先河。因为,据报道亡者不仅仅有蒙古人、欧罗巴人还有来自西藏的,蒙古人亚种。
之后,专家对出土人骨的初步鉴定,其结果表明,3000多年前昆仑山北部地区的种族混杂程度已经很高了。
原来,在当时的阿克布拉克台地区有一个名叫“普鲁”的以淘金和畜牧为生的村庄存在,据称,“普鲁”在维语中的意思就是“金钱”。另外据考究,当地用特有手艺编制而成的“氆氌毯”远销吐蕃,也就是当时的西藏地区。可见,两种名字的由来都是表达着同一个主题,并且,普鲁村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当地人取的,而是根据当地外销的特产而来。
时至今日,传承千年的编制氆氌毯工艺即将失传,但是,当地的老人们仍然保存着氆氌毯,并且,将这门编制工艺渗透进了村民的日常服装之中。其衣着是沿袭远古猎人服装而来的“箭服”,又名“派里间”。长过膝,胸前、对襟跟袖口都有7条尖头天蓝色缀带。
妇女以于田小花帽(维语称为”朵巴”)为头饰,小花帽的小名不虚传,已经作为全球最小的帽子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且,只有出嫁的妇女才能戴上该帽,但是,在最初时这种帽子仅仅是作为在维族人红白大事的时候客人互赠的礼物。
还有就是,这种帽子不同的花纹代表佩戴者的年龄,蓝色帽是中青年女性的专属,而白色专属于老年女性。因为,小花帽的体积很小,所以,当地女性就把它用别针固定在她们的头巾右方。这样远远看去就如同是一朵花别在头巾上,走进看就能发现那是一顶小帽子。
帽上饰纹凸起,彩珠连串,光艳夺目,极为青年妇女所喜戴,不少人家还特意将这种花帽高挂壁间,以增添房间陈设的艺术情趣。如今,这顶小帽子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又作为带有审美风土人情的一件象征物,是妻子对丈夫、母亲对孩子表达无限关爱的珍贵礼品,也成为了姑娘对小伙子表达爱情的信物。
文章来源:《特别健康》 网址: http://www.tbjkbjb.cn/zonghexinwen/2021/0517/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