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别健康》栏目设置[06/29]
- · 《特别健康》投稿方式[06/29]
- · 《特别健康》征稿要求[06/29]
- · 《特别健康》刊物宗旨[06/29]
中国妇幼健康学术大会专刊 | 妇幼健康状况,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妇幼健康状况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陇德 妇女和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保护
妇幼健康状况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陇德
妇女和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未来,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提出,到2030年,婴儿死亡率由2015年的8.1‰下降到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6.0‰,孕产妇死亡率由2015年的20.1/10万下降到12/10万。
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妇幼卫生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持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妇幼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逐步健全,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同时,国家还制定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使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真正予以落实。
妇幼卫生的公平性不断改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两癌检查、免费生殖健康检查等众多民生工程项目在稳步推进。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也得到快速提高,优质服务得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初显成效、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和管理机制也有了很大改进。
70年来,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新中国成立初期,孕产妇死亡率为1500/10万,婴儿死亡率为200‰,到2018年分别下降到18.3/10万和6.1‰,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助力社会发展
减少死亡,延长寿命,一直是人类始终不懈追求的共同目标。妇幼卫生状况和水平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程度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社会指标。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表明,1990~2005年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8.6岁提高到73岁,其中48%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在20个人口年龄组中,对0~4岁年龄组的健康投资回报最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每减少1个千分点,直接和间接受益人口达数十万。
妇幼卫生服务状况的改善减少和避免了大量出生缺陷、儿童残疾和伤害导致的不良后果,直接降低了社会发展成本,减少了补偿性生育,增加了人力资源的健康存量,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财富。
首先,妇幼健康是中国实现发展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不只是指整个社会层面的和谐,也包括家庭的和谐,而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和谐,都要以健康、特别是妇幼健康为基础和前提。
健康是一种资源,是具有巨大回报的人力资源要素,它不仅是劳动力充分就业、积极发挥创造力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人们享有高质量生活、体现生命价值的重要保证。
其次,提高妇幼卫生水平可以降低社会发展成本、增加人力资源的健康存量。我国每年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120万。这些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童的生存与成长,不仅影响到人口整体素质,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再次,妇幼卫生服务推动了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妇幼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对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这种经济效益主要通过被避免的医疗支出和被避免的利益损失获得。
面对未来,迎接挑战持续发力
虽然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妇幼健康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仍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
二是妇女儿童健康问题依然突出。妇女两癌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早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仍是儿童死亡主要原因;出生缺陷作为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儿童营养与早期生长发育、妇女儿童心理疾患等问题也亟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文章来源:《特别健康》 网址: http://www.tbjkbjb.cn/zonghexinwen/2020/0807/480.html